模擬廣播與數碼廣播
■ 模擬廣播 : PAL/NTSC/SECAM
傳統電視廣播稱為模擬(An8l09)廣播,當中又分為3種訊號制式,依次序分別是 NTSC(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)、PAL(Phase Alternation Line) 及 SECAM(Sequential Couleur Avec Memoire)。
最早出現的NTSC,規頻解像度為 720×480@6OHz,主要用於北美、日本及台灣等地; PAL 的視頻解像度是 720×576@50Hz,多見於歐洲、澳洲、泰國、中國及香港地區; SECAM與PAL規格相若,但卻在不同地域中採用,包括: 法國、俄羅斯及東歐國家。
然而沿用多年,業界漸漸不滿足於模擬廣播的低解像度,而且模擬傳送方式會帶來訊噪失真。他們認為如果電視廣播畫面想達到像電影菲林般的質素,畫面解像度最好達到逾千線數,並需要改用國際電訊聯盟 (lnternational lTelecommunicaton Union,簡稱lTU)於1980年提出的數碼方式傳送。
■ 數碼廣播 : HDTV/SDTV
大家要弄清楚,Digital TV 可不是HDTV。事實上,Digital TV可分為SDTV與HDTV兩種。前者是標準清晰度廣播,解像度仍維持480i/p,設有16:9與4:3.兩種畫面比例。
HDTV廣義是高清晰度廣播(即包括高清模擬廣播);狹義是高清數碼廣播,訊號解像度達到1,080i或720p,但只有16:9一種畫面比例。此外,HDTV也分為PAL(l,080i/50Hz)與NTSC(1,080i/60Hz)兩種。
有影音王國美譽的日本,是最先採用HDTV制式的國家。早於1964年,NHK實驗室便開始針對廣播訊號像素進行研究,終於1985年發明 1,080i@60Hz 的高解像模擬廣播制式MUSE(Multiple SUb-NyqUist Sampling Encoding),並於1988年率先在漢城奧運會進行HDTV試播; Sony也在1990年推出可錄影HDTV的DVHS錄影媒體。1994年,日本正式推行數碼廣播 (Digital TV)。
1996年,法國成為首個正式推行數碼廣播的歐洲國家,同年美國FCC規定當地的高解像節目必須採用數碼方式傳送。1998年,美國及英國等多個歐美國家也正式實施數碼廣播。到了今天,很多地方也同時推行數碼及模擬廣播,香港亦是其中之一。